首页 > 最新动态 > 【东方风情】王崇亮:突出重点,聚焦业态,建设云南旅游消费新场景
最新动态
【东方风情】王崇亮:突出重点,聚焦业态,建设云南旅游消费新场景
2025-03-063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发展,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创新提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做精做优做强“八大业态”,推动融合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维护好云南旅游声誉和口碑,将云南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和人人向往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笔者以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系统谋划“六个云南”建设布局,突出重点,聚焦业态,建设旅游消费新场景,开创云南旅游提质增效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旅游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无版权图




【正文】

      江河湖泊、森林峡谷、雪山草地、地质奇观(石林、土林等),春城昆明、风情版纳、浪漫大理、古韵丽江……全省76.4m-6740m的立体海拔,跨越六大气候类型和七大气候带,地形地貌多元,自然风光独特,民俗风情多彩,这一切成就了云南在全世界旅游的金字招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依法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的成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新优势,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持续丰富旅游新供给,继续强化旅游市场治理,加快推动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云南旅游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利用不足、部分产品业态老化及场景创新不足、产业融合叠加不够、新产品新业态开发策划不够、市场主体的专业化营运能力不强、专业人才团队和市场经营主体不足等方面。

      笔者认为,云南旅游资源基础、综合区位与客源市场支持度极高,有条件有基础打造成为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旅游产业作为复合型的商业经济系统,应当树立产业系统思维和商业运营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是产品,产品的核心支撑是盈利,盈利的核心支撑是市场”导向,通过策划解决“我是谁-做给谁-做什么-如何做”四大问题,实现“资源-市场-产品-资本”价值转换。进一步完善云南旅游顶层设计,包装一批资源禀赋好、开发价值高、政策支持大、落地保障强的支撑项目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云南要突出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聚焦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消费场景打造,重点推进“行游云南、风情云南、旅居云南、健康云南、风物云南、品牌云南”等“六个云南”建设,全面推动资源要素向产品业态要素转变,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完善云南现代旅游业体系,支撑云南构建旅游强省,推动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图片

行游云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生态旅游

      云南拥有多个世界唯一、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一是自然生态得天独厚,山水相依,林郁泉清,尽显造物者的偏爱。76.4m-6740m的立体海拔,涵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湿润、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山地六大气候类型和七大气候带,是中国动植物王国、世界生物多样性生命基因库和地质地貌最丰富的天然博物馆,拥有世界舒适度最好的生态与人居环境;二是人文生态同样多元且富有魅力,每一处细节都书写着历史与文化的华章。这里有世界最早的古生物与古人类发源地,世界最风情的26个民族文化和中国最早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盐马古道、茶马古道、铜商古道)等资源品牌。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得益彰,集观光、科普、科考、研学、体验等为一体,这些都是云南旅游最耀眼的资源市场价值,最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漫游旅行,行游云南就可读完半个世界。

      笔者认为,应加快云南旅游产品业态迭代重构和消费场景创新打造。实施“一景区一策划”转型升级行动,提升全省重点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街区、旅游小镇从门票经济向门票与综合消费转变。在完善云南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强化“优存量、育增量”模式,植入AI、5G、虚拟现实、全息投影、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科技应用,注入传统旅游产品新动力,锻造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实现产品复合化、产业集聚化、盈利多元化发展,擎造云南旅游投资、开发、体验新模式、投资新空间。

同时,以点、连线、带面,以生态观光、科普研学、康养旅居、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摄影旅拍、自助自驾等为主题,串联全省重点旅游产品业态,形成大、中、小、微线路(含环线)、廊道,构建至少1万公里以上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五日游以及深度游的产品线路货包,构建云南最美旅游风景道。再者,以“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为价值导向,完善旅游基础要素配套,全面提升主题线路的市场消费和商业价值。

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让游客开启说走就走的行游云南之旅。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浪漫故事;在这里,一周可揽尽大美湖山,一月可体验醇厚人文,半年可旅居逸趣生活,行游云南是游客的不二选择。

图片

风情云南,来一场沉浸品读的极致体验

      云南人文风情底蕴深厚,历史文化神远、民族文化神往、边地文化神秘、红色文化神圣。以帽天山地球生命化石地、禄丰恐龙等为代表的知名化石遗迹,以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址,以古滇、南诏、大理等为代表的文明古国,以盐商、茶马、铜商古道为代表的南方丝绸之路经济贸易通道,以摩梭人为代表的活态母系氏族文化,以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等为代表的26个世居民族风情文化,以泼水节、目瑙纵歌节、国际双胞胎节为代表的百余个节庆活动和上百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云南熠熠生辉的自然和文化瑰宝;长约4061km的国境线,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数十个各类口岸、百余个边境通道和边民互市点,是国际友谊的见证者、传承者和推动者;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进入云南,是红军长征取得战略转移决定性胜利的重要地区,另有聂耳和国歌、西南联大、滇军护国战争、滇民护国运动等为代表的红色故事。多元文化风情荟聚成云南千年历史文脉,生生不息地浸润着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笔者认为,挖掘、梳理、放大云南千年历史文脉,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和“文化物像化、文化场景化,文化活态化”开发模式,以“人类消费者共同价值观”和“共性文化”为切入点,以“本土民俗化、年轻时尚化、潮流国际范”为理念,以“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狂欢性”和“商业化、市场化、常态化、产品化”等要点,打造一批以沉浸体验为核心,有主题、有故事、有演绎、有互动、有体验、时尚化、特色化,且具有快乐情绪价值的消费场景;策划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最美乡愁旅游地、休闲街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红色文化旅游高地等产品业态;设计一批以历史文化、多彩民俗、沿边跨境、红色教育、漫闲生活、时尚文创等沉浸体验为核心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实施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共性文化的节庆活动赛事,并进一步延伸形成常态化、产品化的节庆活动衍生产品,成为风情云南的核心支撑,全面丰富云南旅游产品体系。

图片


旅居云南,来一场康养漫享的诗意生活

      极品的生活,就是肆意挥霍最生态的阳光与空气。云南江河峡谷、森林草甸、城市乡村浑然一体,平均海拔1500m,森林覆盖率约60%,优良空气天数占比99%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部分地区的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上万个,诗意般的自然生态,散发着千年不移的情愫,形成最合适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昆明作为全球四大春城之首,四季如春的气候让旅居者无需为季节变换烦恼。普洱、临沧、玉溪、楚雄、保山、弥勒、大理等地也是春城中的春城,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氧吧”,最舒适的旅居地,养生地,为旅居生活提供了健康舒适的保障。游客在云南,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

      笔者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云南要做优生态康养大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居、康养、休闲、度假等产品业态。2014年编制完成《德宏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将德宏构建成为中国首个“国家休闲养生旅居公园”,重点开发养生养老、康体旅居、休闲度假产品。笔者认为,在“旅居云南”成为云南旅游大品牌的基础上,云南应当顺势而谋,全面发展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8大旅居产品,争做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坐标、新名片。旅居云南,也将从昆明的四季如春到大理的风花雪月,从丽江的古城韵味到西双版纳的边地秘境,云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微信图片_20250226140746.png

健康云南,来一场享受人生的治愈之旅

      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现代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预估,全球约有75%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也已超过70%,203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亿。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健康旅游作为一种融合医疗、养生、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正在成为解决亚健康与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云南,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高原特色农业以及林下种养植,正在崛起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拥有全国50%以上的高等植物种类和60%以上的动物种类,已知中药材资源种类达6700余种,其中三七、天麻、滇重楼、石斛等道地药材蜚声海内外。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为云南高原特色健康农业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鲜切花、中药材、核桃、咖啡、坚果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及肉牛存栏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5.1%,位居全国前列,正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蔬、林果、林菌、林药、林畜等种养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原料来源,也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擦亮了健康底色。

      早在2017年,笔者就提出了大健康“未病先治”的核心理念,即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最好的医院就是厨房,最好的药物就是食物,最好的疗养就是药食同源的餐桌。云南应从林下到餐桌,从田野到康养,围绕绿色农林构筑健康旅游新生态。2022年编制完成《禄劝县林业产业综合开发运营策划》,正在成为“美丽中国·绿美云南”的“禄劝样板”。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禄劝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将林业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基地园区作为“一号工程”,科技研发作为“关键支撑”,生态建设作为“根本保障”,按照“2+6”八大产业发展板块,从产业、空间、经济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以政策整合资源、以资源撬动资金、以资金服务产业、以产业带动三农”的发展模式,下好林业经济转型升级这盘棋,打造云南省林业绿色经济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和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实现林草生态高颜值、林业产业高质量、林区群众高收入的绿色生态发展。目前,“禄劝林业”开发模式已成功复制拓展到省内保山全市等地。

微信图片_20250226135116.png

风物云南,来一场体验盛宴的山珍嗨购

      彩云之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文化,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风物资源。这里不仅是自然人文景观的宝库,更是美食、土特产和非遗文创的天堂。过桥米线、汽锅鸡、野生菌等传统标志美食,香茅草烤鱼、傣味包烧、手抓糯米饭等民族特色美食,以及玫瑰鲜花饼、酸角糕等特色点心,每一种都能让游客的味蕾沉浸在一场狂欢之中;普洱茶、咖啡、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昭通苹果、蒙自石榴、建水紫陶、剑川木雕等土特产和非遗文创也各具特色,这些都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和文化传承千年匠心与审美意趣的独特艺术表达。无论是品尝还是购买收藏,吃不完、数不尽的舌尖美味与特色风物让游客收获满满,流连忘返。

      “吃、购”作为旅游六大基础要素的核心,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笔者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施好“吃、购”两大旅游要素的综合服务保障行动。

一是旅游餐饮,重点打造云南十六州市独具特色的主题宴席(一州市一盛宴),提升彝王宴、傣王宴、孔雀宴、全茶宴、昆虫宴、水果宴等全省特色文化餐饮,构建云南旅游美食品牌体系。充分发挥省级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乡村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带动作用,统筹整合云南旅游美食资源进景区、进酒店、进乡村。鼓励发展夜间餐饮、休闲餐饮、渔家乐、文旅主题餐饮等,促进餐饮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云南餐饮企业服务水平。开展景区餐饮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专题培训,提升景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讲好云南非遗美食故事,开展美食达人打卡、政银企合作满减促销、旅游美食评选等活动,发布云南旅游美食地图和美食榜单。

二是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旅游消费、提升游客体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应当健康有序、科学合理地引导旅游购物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这是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的基础工作;加快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完善投诉处理机制;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在产品开发方面,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方向,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推动文创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避免全省旅游产品同质化发展。再次,构建多元化销售渠道是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线上销售平台,推动“互联网+旅游购物”模式创新;在景区、酒店等场所设立特色展示区,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探索建立区域旅游商品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同时,包装策划一批茶咖之旅、舌尖美食之旅、风味小吃之旅、老字号之旅、土特产之旅、年货之旅、非遗匠人之旅、时尚文创之旅、DIY沉浸体验之旅等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丰富云南旅游产品业态。无论是寻味云南的美食之旅,还是寻购云南的购物之旅,通过“吃”与“购”的深度体验,都能让游客感受到云南的独特魅力,也能带走属于这片土地的独特记忆。

图片

品牌云南,让世界分享最佳的云南故事

      在全球化背景下讲好云南故事,不仅关乎一个云南旅游品牌的建设,更关乎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结合全省实际,笔者认为应当持续做强“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两大云南旅游超级IP。其中,“七彩云南·旅游天堂”这一IP重点突出云南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魅,“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则要传递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两个超级IP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云南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推动云南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品牌。

      针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超级IP,笔者建议需要进一步夯实这一品牌的生活场景与生活指标,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标准化,让游客能够全方位感受云南的生活方式。其中,场景的营造需要创造沉浸式的生活体验,指标的确立需要注重健康、舒适、可持续三个维度,不仅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也能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让“云南”成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才能真正将云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主客共享、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

      同时,以“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超级IP为统领,根据云南的区域特点、核心业态、要素配置等因素,策划包装一批差异互补、极具市场张力的产品系列消费IP,共筑云南旅游大IP。细分客源消费市场,突出“资源-产品-市场”特色,差异联动推出“集散服务旅游、绿美生态旅游、旅居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体验旅游、乡村风情旅游、异域风情旅游、美食美学旅游、风情旅拍旅游、科普研学旅游、运动康体旅游、地道风物旅游”等云南必游产品消费IP。通过特色消费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增强游客对产品IP的情感连接和认同感。

      再者,科学构建宣传营销推广矩阵,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专项渠道全面提升云南旅游超级IP美誉度和产品消费IP知名度。重视网络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依据旅游大数据分析,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重视主流和新媒体融合,建立广播、电视、平面、杂志、短信、电台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信、抖音、小红书、网红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基于信息化的精准营销。重视会展和节庆营销,提高公众对云南旅游的认知度,增强云南全域旅游营销推广效果。重视嫁接跨界营销,将旅游项目、产品线路、形象广告、产品二维码等信息印刷在高原农特产品、非遗文创产品等等商品外包装上,引导和激发市场消费需求。要善于运用故事化的传播方式,让云南故事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图片

【结语】

      七彩云南、如诗如画。云南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在这里,苍山洱海的清丽婉约与雪山草原的雄浑壮美交相辉映,热带雨林的神秘莫测与高原湖泊的宁静致远和谐共生。笔者坚信,通过“六个云南”建设,云南旅游消费新场景将全面提升,云南现代旅游业体系将系统完善,也将开启云南旅游新格局。笔者也会持续坚持“商业智慧、美学思维、社会责任、家乡情怀”理念初心,策划包装更多属于云南的旅游精品项目、产品业态和消费场景,围绕“资源资本化、资源金融化、产品证券化”的开发运营模式,为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云南旅游,持续向好,未来可期!

   完   


来源:东航《东方风情》摘选、艺嘉旅游公众号

声明: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我协会,将及时更正、删除。

往 期 回 顾

共话新机遇 聚力谋发展丨协会联合座谈会在元谋土林圆满举办

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丨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九部门力推银发旅游列车 助力服务消费升级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

云南“2025新春文化大礼包”来了

事关股市、货币政策等,央行等部门密集部署

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开优化

三部门出台指引 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省旅游规划设计协会第二届二次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